“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业政策的重中之重,农民增收问题又是涉及到整个社会协调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而粮食的销售又在农民的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粮食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高低,国家在粮食政策方面必将先考虑农民的利益问题,所以说粮食价格的高低很大一方面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小麦这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分析近几年国家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我们不难发现,国家为了维护农民朋友的利益,保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希望小麦价格过低从而伤害农民的利益。09年10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2010年我国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水平上调3分/斤。政策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希望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利益。
从近几年的托市收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一步步逐渐提高小麦的收购价格,导致小麦价格运行区间逐渐提高,进而达到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目的。09年国家大幅提高小麦托市收购价格,这导致农民对后期价格普遍看高惜售心理严重,托市收购难度加大,新麦开秤价格高开高走。今年国务院已经明确了小麦托市收购政策,即2010年再次提高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水平3分/斤。从维护粮食价格稳定上涨成为“政策主旋律”这个角度考虑,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的可能性很大,降低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将再次推高小麦价格底部,支撑小麦2010年价格。
表1:托市收购政策继续执行(2010年小麦托市收购价再次提高)时间 | 收购政策内容 |
---|---|
2006年 | 白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0.72元,红小麦、混合麦0.69元。 这个价格以国标三等小麦为标准品。 质量等级高于或低于三等的,每个等级每斤加价或扣价0.02元。 执行时间:6月1日至9月30日 |
2007年 | 收购价格与06年相同 执行时间:6月1日至9月30日 |
2008年 | 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 白小麦(标准品,下同)每市斤0.77元,红小麦、混合麦每市斤0.72元。 执行时间:5月21日至9月30日 |
2009年 | 再次提高小麦收购价格: 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市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 |
2010年 | 再次提高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水平3分/斤。 其中,中等白麦每斤提高到0.9元,红麦和混麦提高到0.86元。 |
截至08年9月30日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结束,据统计,2009年最低收购价小麦累计收购4004.6万吨。其中,白麦收购量约为3797万吨,混合麦207万吨;不完善率10%-20%的小麦共占146万吨。
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量分别为:河南2180万吨,同比减296万吨;安徽575万吨,同比减124万吨;山东454万吨,同比增168万吨;江苏451万吨,同比增31万吨;河北304万吨,同比增123万吨;湖北42万吨,同比减99万吨。
从托市收购结果来看,收购量低于往年普遍符合市场之前预期。即由于09年收获期间小麦主产区普遍降雨,导致小麦芽变情况较重,加上托市收购价格大幅提高,农民对后期价格普遍看高,惜售心理严重,托市收购难度加大。
表2:历年小麦托市收购量时间 | 历年小麦主产区累计托市收购量 |
---|---|
2006 | 4121.8万吨 |
2007 | 4217.3万吨 |
2008 | 4202.8万吨 |
2009 | 4004.6万吨 |
由于托市收购导致大量的小麦集中在国家的手里,今年由于托市量的大增,这种集中度更加明显,这也告诉我们后期小麦市场的拍卖节奏会对小麦价格形成很大的影响。从今年的小麦拍卖情况来看,据统计,2008年的托市麦库存约为1270万吨左右(2008年托市收购累计为4202.8万吨),除河北省2008年托市麦已拍卖完外,2008年托市麦整体销售进度低于往年,按当前的销售进度,2009新麦上市预计在11月底。从09年小麦拍卖情况我们可以看到,09年小麦拍卖价格逐渐走高,进入8月份以后,由于销售底价的提高,价格上涨速度加快。进入10月份由于2010年托市收购价格提高,企业普遍看涨后期小麦价格,采购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之农民手里余粮较少,无法满足采购,拍卖成交量随之加大。我们分析预计后期国家可能会继续提高托市麦拍卖底价。
图8:国内小麦竞价销售情况图2006年产小麦 | 白麦三等1500、混麦三等1440 |
---|---|
2007年产小麦 | 白麦三等1500、混麦三等1440 |
2008年10月15日 | 白麦三等1620、混麦三等1520 |
2008年12月3日 | 白麦三等1660、混麦三等1560 |
2009年2月11日 | 白麦三等1700、混麦三等1600 |
2009年3月18日 | 白麦三等1740、混麦三等1660 |
客户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惟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作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