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金融期货之父”利奥·梅拉梅德视为“信使”的期货市场,虽于CDS(信用违约掉期)等场外衍生品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经受住了考验,但在股指期货刚起步的中国,却因被寄予过高期望而于行情单边下跌时承受着“助涨助跌”的指责。 助涨助跌? “五一”节后,某中央媒体上发表的文章断定“上市交易不过两周的股指期货放大了下跌幅度”,甚至“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价值发现、稳定性功能在中国股市没有得到体现,其负面效应反而凸显。如赌博功能、投机功能、上下震动功能等等”。 而一些市场评论人士,也匆匆得出了股指期货助涨助跌了证券市场的结论,并加以求全责备。 其实,沪深3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IF1005从挂牌起至昨天的16个交易日内,相对首日开盘价的532点跌幅,与沪深300现货指数的530点跌幅相差无几。 期货专家方世圣近日表示,股指期货并不会改变现货市场的长期趋势,而从实际经验来看,其对亚洲地区现货市场的影响也表现为多样性,如日经225指数、香港H股指数的波动性在期指上市后有所增加,恒生指数、韩国KOSPI200、台湾加权指数的波动性则确实有所减少。“期指可增强证券现货市场的稳定性”一说,至少在投机氛围较浓的亚洲地区尚不能一概而论。 上周四道指暴跌1000点的原因虽然尚未完全查明,但程序化交易下迷你标普期货(E-mini)助跌的作用也难逃指责。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股指期货上市后半个月,国内A股市场受国内外多重突发因素影响出现的大幅下跌与股指期货的时间窗口一致,纯属巧合,甚至“与股指期货并没有关系”。 不过,股指期货盘中的确有过多次领先现货指数数分钟下跌、上涨的惊奇表现,开始交易后的头几天日内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也曾超出现货市场。且其主力合约在离到期交割日不足两周之际,期现趋同性也并不理想,至今仍存在高达60点的期货升水,而让正等候自营套保编码的证券公司感叹入场时机之“时不我待”。 在上周末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的判断或许更客观。他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稳定市场又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但从目前来看,初期因为市场要有一个熟悉了解的过程,往往加剧了市场的波动,虽然从中长期来看,它会降低市场的波动。 他呼吁,从短期来看,应该迅速地完善和鼓励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进入股指期货市场,使它变成风险管理的市场,避免“陷入”助涨助跌的状态。 回归“信使” 巴曙松认为“期指不影响趋势,充其量是价格的一个先行发现者,但是不改变这个趋势”,与梅拉梅德所持“信使论”观点基本一致: “期货市场就像信使,信使有的时候可以带来好消息,有的时候会带来坏消息。一个古老的诱惑是,当消息不好的时候,我们想要责备信使。但是这一诱惑是应该被拒绝的,因为信使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 而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曾在国内外多个场合与梅拉梅德有过激烈争论的一国内期货业元老级人士的采访,梅拉梅德其实一直不赞同“期货价格可引领现货市场走势”的观点,他更愿意在各种场合强调期货在资本市场中高效的“风险管理”功能。 湘财祈年期货首席经济学家刘仲元分析,由于商品现货市场通常是分散进行的,其现货市场形成的价格信号一般比较混乱。而股票现货市场本身是采用集中方式进行竞价交易的,现货指数的变动本身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价格发现功能。而由于在期指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中进行套利交易较容易,期指也不可能脱离现货太远。 刘仲元同时表示,由于期指市场的流动性优于现货市场,且交易成本更低,故交易者看好看坏大市时会优先考虑期指,这也使得沪深300期指变动通常会跑在现货指数之前,而这种价格预期功能又使得一些专业投资者在交易时会把眼光紧盯着期指这一“信使”,此即所谓“看着期货做现货”的操作。 根据这一操作逻辑,或许可以解释沪深300股指期货在一些时点上领先现货指数下跌的现象。 “而要让股指期货市场真正发挥其风险管理、价格发现、资产配置等功能,并减少‘助涨助跌’之类的外界苛责,国内监管层还得着手完善投资者结构,保持投机、套利、套保三者力量的平衡,甚至注意维护套保者多、空双方的力量均衡。”上海财经大学期货专家朱国华教授昨日如是表示。转自第一财经日报(010)www.99qh.com05/11<本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