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经济金融数据今日公布,市场预期CPI再创新高,新增贷款也将超预期,加之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业已出台,“内忧外患”之下,货币当局再次祭出紧缩手段。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已是存款准备金率年内第四次上调。如加上10月份六家银行被实施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这一指标将达到18%,刷新近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市场预计,此次上调后,将冻结资金3500亿元人民币左右。 10月数据或超预期 “从农业部及商务部监测的数据来看,10月份以来,国内食品价格总体仍处于上涨过程中,因此综合判断,10月份CPI同比增幅很可能超过4%,创出年内新高。”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 与此同时,过剩的流动性也在推升通胀压力。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9月末,人民币新增贷款已达6.3万亿,按照全年新增贷款7.5万亿以及“3:3:2:2”的季度投放节奏,四季度各月新增贷款约为5000亿元。但目前市场普遍认为,10月新增贷款料将超过5000亿元,更有传言,10月新增贷款规模超过5800亿元的水平。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由于各家银行的分支行业务进度并不一致,因此不能排除年底冲贷款的压力,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有利于抑制银行的放贷冲动。 而另外一家国有大行人士则认为,目前银行存在较大的资金运用压力。“由于人民币升值以及基准利率上调,不少跨境资金留在银行的账上套取利差,从而导致银行运用资金的压力加大,贷款投放超出预期。” 毋庸置疑,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短期资金流动对国内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不少人士预测,10月外汇占款很可能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进而导致当月M2在19%以上居高不下。 工商银行投行部研究中心副处长史晨昱指出,“10月外汇占款可能比9月更惊人。准备金率是通过影响金融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因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较为间接和微弱,加上当前外汇占款主导的基础货币投放特性,导致准备金率调整成为一种常态工具”。 “量价齐用”暗示政策回归稳健 事实上,市场对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已有预期。11月9日,央行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意外上行,即令市场紧缩预期加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传言便不绝于耳。 一家股份制银行交易员认为,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压力下,货币当局抑制通胀的压力增大。“央行有意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资金回笼功能,近期优先采用数量型调控工具,预计未来其他品种央票发行利率也有可能上调。” 因此,除去公开市场操作外,紧缩预期之下,不少人士认为作为数量型工具的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的可能。 史晨昱认为,尽管目前的水平已处于历史高位,但当下的流动性规模已远超数年前的水平,因此这一指标并无上限的限制,未来仍有上调空间。 不过,对于加息的讨论目前却存在较多争议。 赵庆明指出:“主要是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的博弈。从国内外研究机构对明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来看,增速均较今年有所下滑,如经济放缓之势确定,则加息并不可取;但目前通胀压力居高不下,负利率长期存在,为稳定物价,加息又势在必行。” 今年10月19日,央行宣布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此后,关于加息周期是否开启的讨论十分激烈。目前多数机构预测,从控制流动性的角度,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有防通胀的功能,但并不对加息构成替代,年内央行还有加息一次的可能。 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轮番使用,使得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日趋明确。央行在《2010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将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 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昨日也在一论坛上表示,2010年货币政策是相对宽松的,2011年将会更加趋向于稳健。转自第一财经日报(010)www.99qh.com11/11<本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