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利空氛围持续,其中农产品类和金属类期货处于跌幅前列。从盘面表现来看,软商品棉花期货多个合约触及跌停,白糖、油脂类期货品种也跌幅较大。金属期货同样下跌严重,期锌跌停,而期铜跌幅超过3%。 市场人士认为,国家出台严格的控制物价措施,以及外围市场疲弱都导致了商品期货市场继续低迷。 农产品:内忧外患 农产品期货的集体走弱戳破了市场投资者的最后一点幻想。“农产品期货近期确实处于回调中。”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何笑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际市场上农产品期货也比较弱势,不能给国内品种相应支撑。” 从国际市场来看,不少农产品近期都经历了大幅跳水。11月19日,洲际交易所(ICE)原糖期货挫跌7%。11月22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也收跌超过1%。“CBOT大豆期货同样疲软。”何笑凡表示。 外围市场的不“给力”还不是国内农产品期货走软的主因,国内政策调控才是致命一击。 “其实"十一"之前,农产品期货的上涨完全反映了市场供需格局。”国际期货分析师吴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十一"之后,才有较多资金关注农产品期货,推动价格快速上涨,而美国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市场流动性预期加剧,农产品期货价格才进入投机推动阶段。目前,经过这几日的震荡调整,市场价格已经回归理性。” 新湖期货分析师吴秋娟则指出,上周六,国务院发布16条调控措施,增加市场供给,平抑价格走势。其中,明确提出抑制期货市场过度炒作行为。近期农产品市场处于国家调控的重点,在国家强力调控之下,近期市场走势面临较大压力,资金不断流失,短期上行较难。 吴星指出,目前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各农产品的市场供需情况,相较而言,谷类期货是调控重点,价格较为平稳,而粮油品种由于国家储备充沛,价格不会大幅上涨,而棉花期货由于市场供需仍较紧张,下跌空间不大,此后可能还有上涨行情。 金属:短期不振 国内政策对金属品种也有影响。光大期货分析师曾超认为,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国务院发布稳定物价“国16条”,政府从市场和行政两方面着手,对流动性和物价进行调控,再度明确向市场发出紧缩信号。金属期货资金出逃。 此外,金属期货基本面也不支持价格上涨。以国内铜为例,海关总署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中国进口169897吨精炼铜,1至10月中国精炼铜进口同比减少10.5%至246万吨。2010年9月中国进口241711吨精炼铜,较上个月减少9.5%。此外,国内社会铜库存总量持续增长,迅速增加1.27万吨,导致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总量连续第二周增长。 此外,爱尔兰债务危机也利空金属。曾超指出,爱尔兰债务问题短期虽然促进了美元反弹,抑制了商品期货价格,而市场也担心由于经济前景不佳,市场需求受到影响,再加上目前美元反弹势头仍未有延续的迹象,预期金属期货的弱势震荡格局将延续一段时间。 转自国际金融报(009)www.99qh.com11/24<本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