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最后一周沪指接连走出“五连阴”,尽管上周五以及本周二出现小幅反弹,多头燃起了希望,但笔者认为,只有仔细看清前期指数走低幕后的“推手”,才能对后市作出相对客观的判断。“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央行紧缩政策的预期影响 毋庸置疑,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向是目前压制市场最重要的因素。但如何解读其效应在节前集中爆发?笔者认为,从B股暴跌可见一斑。从4月27日B股的暴跌来看,A股的联动非常明显。B股主要反映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预期。B股暴跌似乎突然却又在意料之中,国际板论、外资做空论、补跌论等众多论调喧嚣尘上,但最直接的因素恐怕还是对国内紧缩预期的强化。这表明央行紧缩政策不仅从实质层面,更从预期的心理层面影响到了市场的运行。目前看,央行的紧缩动作未见丝毫放松迹象,尽管“五一”期间未见央行“动作”,市场稍微松了口气,出现小幅反弹,但从成交量未明显放大上看,市场心态仍较为谨慎。 解禁冲击的累积效应 上周,A股市场的股改限售股加上新发、定向增发、配售增发的解禁市值总计达到近1100亿元。如此巨大的解禁市值对市场的资金分流作用显而易见,对市场的冲击也是不言而喻。但更具“杀伤力”的却是解禁冲击的累积效应。4月是今年的解禁洪峰月,而4月的最后两周又是4月的解禁高峰。4月第3周解禁市值达到近1300亿元,紧随其后的第4周解禁市值1100亿元环比有所回落,但巨大的绝对市值加上解禁的累积效应对市场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上市公司一季报远逊预期 从上周公布的上市公司一季报来看,业绩同比下滑企业超过三成,远逊市场预期。而去年业绩较好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更叫人大失所望,业绩同比下滑分别达到4成和2成左右。此外,一季报业绩较好,二季报环比回落几乎已成定律,这不得不引发人们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担忧。从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跌幅超过上证指数来看,一季报的利空影响一目了然。这个利空因素可能在较长时间影响A股,毕竟上市公司业绩是支撑股价的根基。 流动性面临考验 不久之前部分机构唱多中国A股,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央行紧缩政策之下市场流动性仍然维持宽裕。目前看来,这个理由恐怕很难成立,这也成为中国A股市场难以系统性走强的中长期因素。 首先,央行货币投放由松趋紧的趋势异常明显。从表面来看,央行今年实现货币净投放近6000亿元,为市场流动性提供了一定支撑。但仔细分析我们却不难发现,今年16周中,前9周央行实现连续货币净投放,后7周央行则实现4周货币净回笼。其余实现货币净投放的3周中,一周净投放金额仅为280亿元,力度明显较小,其余2周则是由于阶段性原因所致。其中4月倒数第二周940亿元净投放,主要是由于当周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减少货币回笼力度以避免资金过度紧张。4月最后一周货币净投放,主要是由于央行在长假来临之前减少货币回笼力度以满足长假期间资金需求的增加。此外,4月是央票到期的高峰月,5月之后央票到期明显减少。因此,进入5月之后,随着央行加强货币回笼力度加之对冲到期央票的减少,市场流动性面临巨大考验。 其次,从流动性风向标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来看,市场流动性也面临着考验。一方面,尽管Shibor在提准之后大幅上涨实乃情理之中,但此次提准后Shibor飙升幅度却历史罕见;另一方面,Shibor在央行连续2周货币净投放之后有所回落,但仍处较高水平。同时,随着近2周货币净投放的阶段性因素逐步消退之后,Shibor的回落恐难成趋势,再度上扬反倒“可期”。 最后,从目前基金仓位来看,占据中国A股市场20%—25%市场份额的公募基金仓位已达到近85%。对比“88%魔咒”,基金对市场流动性的推动作用已较为有限。 从上述分析看,除了限售股解禁冲击外,节前导致大盘接连受挫的因素在节后仍有可能制约行情发展,市场反弹的道路仍有较多坎坷。转自期货日报(007)www.99qh.com05/04<本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