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阵雨多 西南部干旱持续发展 上周,美国的降水格局依然是“南旱北涝”,不过北方的降雨范围明显缩小,最强降雨出现在爱荷华州。气温方面,除西北部较常年偏冷外,美国大部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2—4℃。 美国中西部地区6月上旬的天气较5月有明显改善,截至6月12日,玉米、大豆的播种率虽然仍低于去年同期,但是已迅速分别增至99%和87%。本周初期,中西部地区的东北部温暖干燥,雨水集中在该地区西南部至中部,尤其是密苏里河流域的降雨最强,局部甚至出现了雷暴、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上周,密苏里河上游爆发洪灾,市场担忧大豆、玉米的弃耕面积可能增加。预计本周洪灾威胁将一直存在,不过在筑坝抗洪背景下,洪灾的影响范围通常局限于河流一线,不会波及远距离的农田,实际弃耕率可能低于预期。本周后期,中西部地区以零星阵雨或雷阵雨为主,偶有晴天,总体上有利于玉米生长,但局部地区大豆播种可能中断并推迟。播种推迟对最终产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后期若配合良好的天气,丰收依然可期。 美国中部平原一带的硬红冬麦区本周晴雨相间,但降雨量一般偏小。截至6月12日,美国冬小麦优良率小幅增至35%,远低于去年同期的66%;收割率为22%,高于去年同期的10%。 美国西南部棉区本周继续保持高温干燥的天气,当地旱情不断加重,对棉花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亦将不断显现。截至6月12日,美棉播种已接近尾声,现蕾率为12%,低于去年同期的15%;首次公布的优良率为28%,远低于去年同期的62%。 6月9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正式宣布赤道太平洋(601099,股吧)的拉尼娜现象结束,回归至正常情况,但是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异常气候或许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比如美国西南部的高温干旱。根据NOAA的干旱季度预测,直到8月份,西南部的干旱才会缓解。 中国 夏收夏种天气基本有利 东北低温连阴雨不利幼苗 经历6月3—7日、9—12日两轮强降雨过程后,我国长江中下游旱情持续缓解,耕地受旱面积由6月2日高峰时的5695万亩降至2788万亩。据2008年度全国土地调查结果,皖浙赣湘鄂五省的耕地面积合计约为32661.6万亩,由此可见耕地受旱比例不足10%。 预计6月16日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迎来第三轮强降水过程,覆盖范围与前期强降雨位置基本重叠。其中江淮南部、江南北部和西部、重庆东南部、贵州大部、广西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连续降雨有利于上述地区旱情的彻底缓解,尽管局部山区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概率增大,但是大部分平原地区夏种作物的种植条件将得到改善。目前,西南地区和湖北省的麦收已经结束,即将开始播种中稻。 据中国农业部统计,截至6月10日,全国麦收进度过半,已收获冬小麦1.85亿亩。在剩下的黄淮、华北平原,大规模的小麦跨区机收也正由南向北加快推进。预计这些地区单产将高于上年,冬小麦有望实现连续八年增产。预计本周五之前,北方冬麦区以晴天为主,利于麦收,周末期间多阵雨,麦收可能放缓,不过有利于改善土壤墒情,为播种夏玉米等作物做好准备。 5月以来,东北地区中北部多阴雨寡照天气,气温持续偏低,对春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幼苗生长极为不利,一季稻的发育期也较常年偏晚。未来10天,东北地区仍多阵性降雨,气温难有大幅回升,且东部部分地区土壤将持续偏湿,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长,降低了作物自身抵抗干旱的能力。 欧洲 阵雨利于欧洲中北部冬麦灌浆 上周,法国、德国的累积降水量普遍为10—50毫米,局部达到50—100毫米;英国的降水量相对较少,但该国南部降水也达到了10—50毫米。此外,欧洲东部和北部也降雨较多。 据悉,目前法国大部冬小麦已过灌浆期,单产水平基本确定,因此近期及未来的降雨对其意义不大。法国农业办公室(FranceAgriMer)上周三表示,预计2011年法国软小麦产量可能减少13%至3090万吨,平均单产下降15%至6.15吨/公顷。 然而,对于德国、英国等欧洲中北部国家,冬小麦尚未成熟,近期及本周后期的阵雨天气将在最后关头促进冬小麦灌浆,提振其单产水平。转自期货日报(005)www.99qh.com06/15<本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