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九月,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经历了金融危机以来最凌厉的跌势。数据显示,跟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全月大跌逾13%,国内市场跟踪绝大多数上市商品平均价格表现的商品综合指数也下挫10%,双双创下2008年10月份以来的单月最大跌幅。与三年前以美国为中心爆发的金融危机相比,当前市场高度关注欧债危机对大宗商品的持续压力几何?大宗商品价格的弱势会否真正缓解国内高企的通胀压力? 大宗商品创三年最大月跌幅 九月份以来的市场跌势让很多投资者都重新想起三年前的一幕:由于雷曼兄弟破产的连锁反应引发全球性的现金危机,投资者普遍抛售风险资产,国际大宗商品持续大跌,而国内市场一度因国庆长假休市,累积的风险在节后集中释放,大多数商品节后开盘都连续封于跌停。“与三年前相比,此次是欧洲债务危机引发连锁的担忧,加上美联储并未推出QE3,"扭转操作"使得美元重新走强令很多投资者措手不及。”投资者黄先生说。 数据显示,在整个9月份,跟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大跌了13.68%,综合指数重新回到去年11月份的水平。其中金融属性较强的工业类商品首当其冲,国际铜价累计下挫近25%,伦敦、纽约两地油价跌幅也达到10%,纷纷创下了金融危机以来的单月最大跌幅。 系统性风险使得黄金等贵金属也遭到“踩踏”。在9月下旬,国际金价一度连续三个交易日跌破每盎司1800、1700和1600美元三大整数关口,跌幅更大的白银市场让很多投资者损失更为惨重,部分投资者甚至爆仓。“利用杠杆的交易所现货延期白银投资者几乎没有人料到会跌得这么深。”“疯狂银民”王先生告诉记者。 市场的急剧变化也让很多投资者在假期前选择了平仓离场。综合国内三大期货交易所的持仓数据,到9月底,三大期货交易所上市商品总持仓已下降到334.54万手,较前一月末下滑了近20%,其中降幅最大的郑州商品交易所总持仓环比下滑32.44%。“经历2008年的冲击后,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已经明显增强。”象屿期货副总经理周志强指出。 经济形势、政策动向主导后市 “9月份以来市场的下挫与下半年8月初的下跌动因基本一致,都属于经济疲弱态势下的商品价格"挤泡沫"。”澳新银行大宗商品研究亚洲总监诸蜀宁认为,经历两轮下挫后,国际油价已较前期高点下跌近20%,与工业金属龙头期铜的跌幅基本相当,目前的价格已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增速放缓的预期。 “但目前价格并未充分反映"二次衰退"的预期。”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使得投资者担忧银行再受冲击,尽管随着恐慌情绪逐渐得到释放,目前一些商品显示出短暂企稳迹象,但市场的跌势很可能并未终结。“如果"二次衰退"成为现实,商品价格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而继续下挫。”一些分析人士预计。 实际上,一些乐观的机构也认为风险明显上升。高盛对过去150年全球经济的研究发现,到目前,欧洲和美国的走势都与经济停滞的典型增长路径相符,发达市场出现停滞的可能性达到40%。“我们面临的可能不是经济再度大幅收缩而是经济长时间停滞不前。”高盛警告称。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陈克新说,欧洲债务危机的解决也面临不确定性,到目前依然不能排除出现欧元解体这样最糟糕的情况,一旦欧元陷入崩溃,必将对市场的风险情绪以及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进而波及大宗商品的需求。 不过陈克新也指出,如果欧元出现最糟糕的情况,各国很可能不得不再次联手救市,对于大宗商品而言,届时市场的主导将逐渐由债务危机引发的恐慌性担忧转到货币的竞争性贬值,进而推动大宗商品呈现出“近弱远强”的格局。“当前市场最迷茫的还是经济形势以及各国应对政策的动向,商品价格的走势也取决于其走向。”众多业内人士指出。 国内市场物价将面临更复杂形势 不过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尽管目前大宗商品已缺乏反弹的经济基础,市场弱势环境很可能会持续,但价格大幅回落带来的通胀压力缓解仍待时日。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依然是食品价格。而事实上,在本轮大宗商品下跌中,农产品的跌幅相对较小,加上国内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独立性,国内农产品价值回归的长期趋势,大宗商品下跌带来的农产品价格回落空间有限。 国海证券分析说,一般而言,大宗商品价格先传导至PPI,后传导至CPI中的非食品部分,进而对CPI产生影响,PPI与CPI的非食品部分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对此,一些分析机构甚至预计,9月份国内CPI同比涨幅很可能略有反弹。“综合9月中上旬食品价格变动测算,9月份食品价格较上月总体涨幅将上涨2.76%,为2月份以来的最大环比涨幅,全部食品同比则将上涨15.09%,亦创下2011年来的第三高位涨幅。”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分析师马文峰说。 众多分析人士认为,种种迹象显示,目前通胀回落基本确定,但价格的黏性注定回落速度会较为缓慢。“前期涨价因素逐渐乏力,新的因素并不明朗,但整体价格在短期内依然维持在高位。”陈克新判断。 一些专家也担心,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金融危机带来推动商品价格上行的货币因素仍未消除。“美联储尽管并未推出QE3,但就业市场依旧疲软,欧债危机也使得欧洲金融业也面临压力,进而可能影响经济复苏。”陈克新说,英国央行已率先扩大了量化宽松的规模,若欧元出现极端状况,全球央行新一轮宽松狂潮可能不期而至,未来国内市场的物价将不得不面临更复杂的形势。转自新华网(010)www.99qh.com10/10<本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