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依旧延续涨势,跟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一周大涨了近3%,连续第四周上涨收红,也创下了13周来的单周最大涨幅。 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大宗商品无论是快速的上涨还是下跌都同样令市场“揪心”,商品价格的“龙抬头”会否带来龙年的“龙腾价跃”,进而影响经济的复苏?分析人士指出,与兔年的“复杂”相比,龙年的市场环境“有过之而无不及”,债务危机“久拖未决”、经济增长乏力与政策的角力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都在牵动着商品价格的“神经”。 地缘政治动荡 油价持续高位震荡 春节假期,国际油价结束了连续两周的回调态势,纽约、伦敦两地基准油价一度双双回到一百美元上方。到27日收盘,纽约市场3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当天小幅回调,收于每桶99.56美元,但仍较前一周上涨了1.25%,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回到110美元上方,收于每桶111.46美元,较前一周上涨近1.5%。 “地缘政治因素依然是今年原油市场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东证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林慧表示,在全球商品市场笼罩在欧债危机阴云的背景下,地缘政治的影响成为左右油价的重要因素。到目前,伊朗与西方国家仍在就制裁与反制裁“较劲”,伊朗声称要先在石油禁令生效前切断对欧洲的石油供应。 “伊朗是希腊、意大利等国家的重要石油供应地,切断石油供应很可能使得这些国家经济"雪上加霜",同时石油供应的本身也受影响。”有分析人士指出。 由于地缘的因素,国际油价在去年四季度来已开始表现出“鹤立鸡群”。数据显示,受欧债危机持续的担忧,去年10月份以来CRB指数一度回落超过10%,但同期纽约市场油价仍逆市上涨了约1美元。 一项海外市场的调研则显示,在众多分析师看来,伊朗与西方的紧张局势将在2012年甚至2013年强力推升国际能源价格。“如果伊朗爆发战争,在一年内可能推高油价超过每桶200美元,即使考虑到高油价对经济和需求本身的负面影响,油价也可能达到每桶170美元。”中金公司的分析预计。 铜价震荡走高 龙年金属或再耀眼 金属价格的走高,显示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改善的预期较为乐观。 数据显示,到本周收盘,金属市场龙头品种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铜已连续四周反弹,累计涨幅每吨超过1000美元,创下去年下半年以来最长的涨势纪录。 由于铜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业和制造业中,铜价的走势对经济前景较为敏感。在众多分析人士看来,以铜价为首的金属价格反弹,一方面表明悲观情绪对市场的打击逐步恢复正常。 “由于欧债危机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2011年末工业类商品成为受打击最为严重的商品,随着市场逐步消化,基本面将重新主导市场。”分析人士指出。 而另一方面,数据也显示出原材料的需求逐渐趋于稳定,全球最大铜消费地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2月份未锻造铜及铜材的进口环比上升近13%。高盛的分析指出,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再度加速以及去库存化结束,基本金属价格料迎来上涨。 事实上,在渣打银行等机构看来,由于巨大的需求量,中国市场的补库存很可能成为拉动需求的重要推动力。此前由于受悲观情绪的拖累,国内市场一直持续去库存,上海有色网的一项调研显示,目前国内铝板带箔企业的备货天数仅5-7天。“一些企业2011年对市场过于乐观,因此下半年价格大跌后都忙于去库存,但随着信心逐渐修复,企业的库存水平不可避免会恢复正常。”业内人士称。 此外,国际金价也重新回到七周来的高位。“如果说原油是控制通胀预期的"离合器",那么黄金可以说是通胀预期的反映剂。”光大期货研究所副所长叶燕武认为,美联储开年首次货币政策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导向以及美元走势都会产生影响。“美联储将宽松货币政策维持到2014年,低利率环境以及对纸币贬值的担忧促使投资者买入黄金,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支撑商品的投资。”分析人士表示。 欧债危机考验 救市政策备受期待 在众多分析人士看来,龙年最受市场关注的仍是欧债危机的冲击,不过,各种救市的政策也备受期待,经济与政策的角力牵动着市场“神经”。“欧债危机是2012年大宗商品市场面临的重大下行风险,不过只要风险仅体现为经济疲软而非可能引发全球衰退的融资紧张,这一风险应不会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严重的影响。”高盛的分析指出。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品市场价格的演绎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过度透明,一个重大消息,所有投资者马上就知道了,急速的反应在价格上,一步到位。”青马投资董事长马明超表示,商品价格短期涨跌更多反映出资金的突然增多或短缺,而非基本面决定,这种新的格局使得市场价格波动节奏与大部分人的心理预期相反。“在大多数人悲观的时候,市场很可能就是正在见底。”马明超说。 今年2-4月份将是欧洲重债国偿债的高峰期,市场普遍预计欧债危机最坏时刻也应该在2-4月份显现,不过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就商品市场而言,一季度市场的最大宏观抑制因素欧债危机的影响大部分很可能已被市场所消化。“2011年宏观主题词是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美国、新兴经济体、尤其是欧洲的风险释放得极为充分甚至有些过度,随着矫枉过正的逐步展开,宏观格局的阶段性修复有利于商品的企稳。”叶燕武表示。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指出,随着未来经济进一步复苏,大量“救市”注入的流动性浮出水面,国内市场通胀的控制仍不可盲目乐观。“虽然近几个月来价格涨幅出现回落,而且一段时期内还会继续回落,但必须看到这只是高位的回落,尤其是食品价格涨幅过高,从今后发展趋势看,包括劳动力成本上涨、海外流动性继续泛滥等内外两方面推动国内物价上行的力量依然强大。”陈克新说。转自新华网(010)www.99qh.com01/30<本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