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品种渐宽 年内基金投资品种或将得到极大丰富,而这对于长久以来靠天吃饭的公募基金行业无疑是个利好。在公募基金经理多年对投资品种稀少的抱怨下,证券市场的新品种正在悄然发芽。 首先是开闸近两年的股指期货近日向公募基金招手,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2月10日宣布,证监会已发布修订后的《期货市场客户开户管理规定》,解决了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期货市场开户等实质性问题。 修订后的规定指出,对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社会保障类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者等特殊单位客户,“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明确特殊单位客户、分户管理资产和期货结算账户对应关系准确”。 其实早在2010年4月,股指期货正式开闸,但是由于公募基金的特殊性和操作上的一些障碍,一直没有赋予其开户实际参与交易的权利,仅仅只有基金专户、券商小集合可以自由参与。 同时也在近期,中金所发布新的《套期保值与套利交易办理办法》,首次将套利交易作为与套期保值相并列的业务,引入股指期货市场。而给股指套利的松绑,无疑有利于一直徘徊在门外的机构资金大规模入场。 在郭树清上任证监会主席后,创新金融产品无疑得到了加速推进。而除了股指期货,包括国债期货、高收益债券等在内的多只创新品种进入了公募基金的投资视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上周五还透露,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中金所正积极准备期权、外汇期货等新品种。 近期中金所推出了国债期货的仿真交易测试,这一中止了17年之久的交易品种有望年内重出江湖。而同时,近期证监会也组织券商召开了高收益债券的研讨会,中国版垃圾债或许将成为机构投资者在债券市场的一大绝对收益来源。 公募表示“很尴尬” 静观其变,暂不参与成为多数基金经理的选择。被市场期待多年的股指期货为何会让拥有两万多亿元规模的公募基金感到尴尬? “说句实话,不懂不碰。对于股指期货我们开始建立了研究团队,但并非擅长的。”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知名基金经理如是说。 确实,在很多公募基金经理甚至私募看来,股指期货风险太大,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的收益,而更加关注相对排名的基金经理视之为鸡肋。 “套期保值在公募基金看来还不如精选股票,毕竟期指市场主体多是具备商品期货交易经验的熟手,基金经理并无优势。”上述基金经理认为。 而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却认为,股指期货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解除“择时”和“选股”的冲突,大部分基金很难做择时,因为如果基金不想看好市场的话,他们要减仓只能卖股票,卖股票对于基金来讲有时候是有弱势的,因为基金的量是非常大的,冲击成本也比较大。 而现实之一是公募基金可以参与股指期货的屈指可数。由于2010年4月监管正式推出股指期货,之前的公募基金产品合约中并未有相关投资方向的规定。 现有的公募基金资金入场期指似乎显有困难。据统计,在2010年4月份后成立的新基金中,明确将股指期货写入合约也就是目前拥有资格参与股指期货的公募基金仅在40只左右。而新发产品或许才是公募进军期指的主力。 “保持关注,暂不参与。”这是记者采访多位基金经理和产品设计人员后得出几乎一致的答案。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种种限制首先打击了基金经理参与股指期货的积极性。根据《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必须以套期保值为目的。 同时,《指引》还给基金设置了多道“防火栏”:例如在投资比例上,基金持有的买入股指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其基金资产的10%;持有的卖出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基金持有的股票总市值的20%;基金在任何交易日内交易的股指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上一交易日基金资产的20%,等等。 指引差异化谋生 利用股指期货等新品开发设计有吸引力的产品,打造公私募基金品牌,或是提高基金公司竞争力水平和差异化程度的捷径,这无疑也将给行业带来新的生机。 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指出,股指期货及融资融券的推出解决了进一步精细化A股投资理念所必须的两个基本要素:对冲和杠杆。股指期货可以辅助传统基金的管理操作,提高基金管理的精度和效率,会进一步分化基金的业绩差异。 “对于量化基金,股指期货的引入或许可以设计出不同风险收益的创新产品,而保本基金则可以利用其做到更实在的保本,用安全垫之外的资金投到期货中,利用杠杆放大收益。”一位基金公司产品设计部人员指出。 在2011年,包括分级产品等多种创新型基金品种渐入视野并最终赢得了不小的一块市场份额,而虽然公募基金目前对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等诸多的投资品种尚无太多涉及,但不乏很多公司开始建立团队和研发类似产品。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由于像期货类高风险品种的投资限制比例多,公募基金的突破还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根据监管法规开放程度,在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新产品。 比如,在目前所处的第一阶段,发展只具有部分套保功能的股票型基金与股债混合型新基金,强调熊市时可有效降低亏损;第二阶段,发展完全套保的股票型基金与股债混合型基金,用以完全规避熊市下跌风险,也可发展绝对收益型基金或专户管理账户,甚至现货与期货套利基金;第三阶段,向期货信托基金方向发展,产品特点是无论牛、熊市都能创造最大收益。 “各家机构其实观望者多,包括技术上、策略上、效果上和产品开发上都存在不确定性,敢于先行者都是大的团队,但前提还得是公司高层的支持。”一位北京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坦言。 非公募试水 在公募基金尚未涉足的领域,基金专户、阳光私募和券商集合理财一般总是先行试水。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日前表示,证券、基金、信托公司开始参与股指期货,成为市场套保主要力量。目前,51家证券公司已参与套保交易,68个基金专户、105个证券资产管理产品在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 在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上,国投瑞银一直走在创新的前列,该公司旗下不仅有多只投资股指期货的“一对多”产品,还包括针对大客户的“一对一”专户产品。据了解,国投瑞银旗下主打期指套利策略的“一对多”专户产品去年全部实现正收益。 一般而言,基金公司会根据市场情况,先在专户产品中引入无风险和低风险套利方案,再基于期指的“套保”功能,开发出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绝对回报”系列专户产品,以满足投资人日益个性化的需求。 而就在近期,国投瑞银还成功获批国内首只商品期货专户产品。据了解,该基金专户的投资标的由股指期货再度拓宽至农产品(11.47,-0.09,-0.78%)、金属、橡胶等26种商品期货合约。国投瑞银产品与业务拓展部副总监何湘表示,商品期货市场较其他资本市场相关性较低,出现套利机会的频率和空间也相对较大。 而包括嘉实、易方达和汇添富在内的多家公司也不乏运用股指期货而在去年获得了正收益的专户产品。但据了解,即便如此最终产品获得的当年整体收益率较低。 与专户遇到同样困扰的还有阳光私募基金。据了解,上海凯石投资在去年曾运用公司自有资金尝试过股指期货套利交易,但据其总经理陈继武介绍,其贡献的收益率仅在3%-4%左右,对做绝对收益的阳光私募而言暂且吸引力不大。 根据普益财富发布的数据,去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设计信贷类、货币债券类等普通的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均高于4%,在季末和年中时的产品收益率更有超过7%甚至更高的品种。而股指期货不超过4%的贡献率显然不能让客户满意。 人才匮乏 创新品种的带来了创新的冲动和动力,产品设计能力及与市场的接轨将是决定其差异化竞争能力的关键。而目前人才的匮乏成为众多公募基金的第一道槛。 “别说基金公司,就是目前的期货公司在人才上都不显宽裕,尤其是具有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又对市场有敏锐触觉的高端人才。”嘉实基金一位产品研发经理认为。 打开各类招聘网站,边看套利研究员、客户经理、分析师、QFII交易员等诸多岗位急聘人才,而招聘单位大多来自期货公司和证券公司。 确实,在进入期货时代后,包括期货公司、券商、基金和各类其他机构都面临了显著的“人才荒”。要找到业务素质能符合整个市场发展需求,营销、服务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力量缺一不可。 “由于研究团队分工紧凑,对新品种的研发也有限,目前行业处于寒冬,恐怕也没太多公司能拿出有吸引力的薪酬来吸引这些高端人才,所以我们对股指期货的研究都是从固有团队里挖掘,边看边学。”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谈到。 而对于大部分公募基金而言,目前现有的基金经理多来自研究团队或其他投资岗位,多重选股而无期指投资经验,如果觅得精通期指的经理又不见得懂投资股票,实在两难。而在专户股指期货先行暂无明显效益的情况下,选择贸然投资开发新品种的产品尚有一定时间。转自中国证券网(010)www.99qh.com02/20<本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