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价格风声鹤唳,国内成品油市场草木皆兵。从现行定价机制改革运行到现在,这已经是一个常态。至于发改委,价格调与不调,调高与调低,总会被拍上几板砖,呼吁推出新定价机制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 实际上,新定价机制不管是将连续22个工作日缩短,还是参考幅度的变化,只要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缺乏定价话语权,就只能一直被牵着鼻子走。在铁矿石上,我国也面临同样的处境。 要取得定价话语权,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是必须的途径。通过推出石油期货合约来增强原油保障能力,平抑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影响。 目前,全球石油期货价格标杆是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和纽约轻质油。作为全球三大石油输入地区的美国、西欧,每年进口原油都在5亿吨左右,美国进口原油多按照纽约轻质原油计价体系,西欧等国家则按照伦敦布伦特原油计价体系。 与之相较,每年进口量约9亿吨的亚洲地区,特别是中日韩三国每年进口原油都在6亿吨以上,却没有自己的原油计价体系,主要参考布伦特和迪拜原油计价。尤其是中国,由于没有石油期货市场,一直以来,我国大庆生产的原油挂靠印尼米纳斯原油定价,胜利、大港原油挂靠印尼辛塔中质原油定价,渤海原油挂靠印尼杜里原油定价。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曾撰文指出,金融危机增加了我国对资源性商品进口的议价能力,为增强我国在重要商品上的定价权提供了难得机遇。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期货品种开发与创新,加快研究推出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期货,使我国成为重要的能源定价中心之一,也为国内企业套期保值、锁定成本开辟新渠道。 然而,至今我国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期货产品却并没有顺利推出。 从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初步具备推出石油期货的条件。 首先,我国目前是全球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已经确立,这都为我国推出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原油期货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此外,通过多年的发展,中石油、中石化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抗风险实力。是时候打破垄断,放开价格管制,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化环境。 我们应抓住时机,完善石油市场体系、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加快原油期货市场建设,在亚太地区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基准价格,提升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程度。 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原油期货市场也为战略石油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轮换提供了套期保值的工具。受物理和储存条件的影响,原油在储存过程中的质和量必将受到影响,需要定期轮换,而原油期货合约则可以作为轮换时价格风险对冲的工具。转自证券日报(007)www.99qh.com03/20<本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