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家用轿车越来越多,可是汽油价格也像脱缰野马,越跑越快。本周二起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每吨将上调600元,汽油的上调幅度为0.44元/升,柴油上调幅度约为0.51元/升,涨幅分别达到6.4%和7%。很多人感觉这次调价有点狠。 老李是在周一中午时就听说汽油价格要上调,他本来打算先去加油站装满油再说,可是想想,车子天天要开,加了这次,还有下次,又能节约多少钱?于是,这里就引出一个话题,对于汽油产品的涨价我们真的只能束手无策吗?其实非也。 按照规定,当国际市场三地原油价格,即迪拜、辛塔、布伦特三地,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而从2月7日至3月16日的22个工作日内,国际三地原油移动平均价格变化率已达11.07%,远远超过4%,这也是本次成品油价调整幅度较大的原因。可是知道了油价必然会上调,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规避呢?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仅仅多加一次汽油肯定解决不了油价上涨的问题。但是如果通过资本市场的对冲机制操作,那完全可以规避国际油价的波动。 在我国成品油的定价上,最主要是参照布伦特原油的变化率,所以有时候给人感觉,美国的油价没怎么动,我们的汽油价格却不停上升。最近国际原油市场投机气氛甚重。原油期货上的基金和大型投机者的净多持仓已从2月7日的16.8万手左右升高到上周的24.3万手。可见油价的上涨已是“挡不住”了。所以业内呼吁尽快推出石油期货的声音又开始多起来。目前全球石油期货价格标杆是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和纽约轻质油。作为全球三大石油输入地区的美国、西欧,每年进口原油都在5亿吨左右,美国进口原油多按照纽约轻质原油计价体系,西欧等国家则按照伦敦布伦特原油计价体系。与之相较,每年进口量约9亿吨的亚洲地区,特别是中日韩三国每年进口原油都在6亿吨以上,却没有自己的原油计价体系,主要参考布伦特和迪拜原油计价。单在东亚地区就急需石油定价权。 我国目前是全球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已经确立,这都为我国推出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原油期货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供需特点、资源分布特点、消费特点共同决定了石油的金融属性,此外,通过多年的发展,中石油、中石化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抗风险实力。我们急需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化环境。抓住时机,完善石油市场体系、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加快原油期货市场建设。 其实,即便下调成品油价格,对于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呼声也难平息,去年8月国际主要石油期货价格出现一轮暴跌,然而我国到10月初才下调成品油价格,各种质疑、猜测此起彼伏。国家发改委给出的解释是: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说明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或也只是临时性措施。从长期来看,成品油价格改革市场化是明确的,在不断加快调价频率的基础上,逐步让石油价格金融化,即通过石油期货的方式来发现价格,同时也可规避风险。转自解放网-新闻晨报(007)www.99qh.com03/23<本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