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期货交易所、监管层高管频频提及“期权”,“期权”在期货业骤然升温,对于这一“听说的多、熟悉的少”的衍生品,业界正加紧筹备,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推出期权是大势所趋,如果期权上市,将改变国内衍生品市场格局,对行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期权升温听说的多熟悉的少 继5月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启动商品期货期权内部仿真交易后,郑州商品交易所也表示下半年将尽快启动仿真交易。中国金融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也在积极筹备中。 同期,监管层也频繁表态。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5月7日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表示,积极探索商品期权等金融工具创新。 在第三十七届国际证监会组织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建议抓紧开发国债期货、商品期权、利率互换等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发现价格和管理风险提供间接的支持。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表示,商品期权等战略性品种正在积极研究中。 “期权”在期货界骤然升温,但记者采访发现,对期权这一期待已久的衍生品,真正了解及操作过的人并不多。 在5月18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举办的“2012年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30人论坛”上,期货界专家就期权进行专题研讨。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坦言:“期权?听说的多、熟悉的少。”期权对他来说,一度是张白纸,正在“恶补”相关知识。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介绍,期权并不是一个品种,而是一种新的交易方式,是一种化解转移期货价格风险的工具。期权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买卖的权力,是对选择权的定价交易。 “我国很多农产品采用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其实就是部分利用了期权的原理,相当于一个看涨期权。”胡俞越说,比如国家出台的粮食最低收购价,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农民可以把粮食卖给国家,如果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农民可以放弃最低价收购,以市场价格销售,这等于免费把选择权给了农民。 事实上,期权在我国已经存在,在外汇领域,人民币外汇期权业务早在去年四月份已在银行间市场和银行对客户零售市场上推出,不过该类期权属于场外,不同于期货期权的场内交易。 自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期权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诞生以来,全球期权交易迅速成长,特别是近十年来,成交量直线上升,成交量绝对值连年超过期货成交量,期权已成为国际交易所衍生品的主力军。 “全世界所有重要资产如石油、黄金、外汇等,几乎没有一个是没有期权交易的,现有50多家交易所存在期权交易。”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说。 “全球期权品种日渐丰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积极推动和开展期权交易。”郑州商品交易所研发部总监魏振祥介绍,在“金砖四国”中,除中国外的其余三个国家都已成功推动和开展了期权交易。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伟忠认为,国内推出期权交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多层次的期货衍生品市场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潜力。国内交易所、期货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发展上市期权的条件。 除了期货市场二十多年的运作经验和人才储备外,在业内人士看来,完善的监管法规制度建设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也为期货期权的推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期权的上市及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议沿着“基本成熟、赶快推出、积极尝试、严格控制”思路推进。 格局将变机遇青睐有准备者 与新上一个期货品种不同,期权的推出将使国内期货衍生品市场迅速扩容,将改变整个衍生品市场格局。宏源期货总经理王化栋认为,期权是一种交易机制的创新,在风险管理的理念、IT运行、产品设计等方面可能都会提出新的要求。 在众多的挑战中,期货公司高管普遍反映高端金融人才将是稀缺资源。今年以来,随着期货市场创新速度加快,期货公司间也频现“挖墙脚”的现象。一位期货公司的总经理感叹“一将难求!懂现货、期货的人就不多,找个懂现货、期货、期权的人就更难了。” 此外,投资者教育将是更大的难题,期权在知识普及上离期货还有很大差距,如何让投资者了解并掌握期权,是摆在业界面前的一道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期权上市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可能挑战大于机遇,但对于准备好的中介机构来说,可能机遇大于挑战。他们建议,如果没有准备好,应该选择学习和观望,并不一定都要在第一时间冲进去。转自新华网(007)www.99qh.com05/21<本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