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躺着中枪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工作人员说。 刚完成股指期货到期合约(IF1308)平稳交割的中金所,却因上周五光大证券(601788.SH)自营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下称“8.16事件”)遭受“史上最大爆仓”、“被机构恶意操纵”和“存在内幕交易”之类的指责。 虽然中金所有关工作人员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一再声称自己也是平白无故躺着中枪,但在8·16事件中始终不见有所作为的该交易所,因未向全体会员和客户及时发出风险警示公告,还是引来不少散户投资者的非议。 风险警示缺失? 据有关媒体报道,有被光大证券“乌龙指”交易误导先止损后追涨的投资者在上周五的股指期货交易中,“一天两次平仓亏损25万”。 而证监会在昨日发布的《关于光大证券自营交易异常情况的通报》中已表示,证券监管部门和证券期货交易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一线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和规则,确保市场安全有效规范运行,切实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其实,在中金所对外公布的八大风险管理制度中,就包括干预市场最少的风险警示制度。 不过,最让人关注的还是本周一股市、期市开盘后监管层将有何作为。 光大证券为锁定上周五现货市场上的亏损而利用套保额度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建立的大量空头头寸将如何解锁,也将是监管层面临的监管难题。已有期货业内专家向本报记者介绍,包括证监会、证券期货交易所及中证登,应在8.16事件调查清楚并明确当事人责任前,将光大证券所持有的股指期货头寸进行冻结,解冻前发生的盈利予以没收,亏损则由光大证券自己承担。 而长江期货首席经济学家刘仲元还向本报记者表示了他的担忧,8.16事件或将推迟我国衍生品市场的一些创新业务推出,也表明如个股期权之类的衍生品目前情况下并不适合在风控水平有限的证券交易所推出。 “蝴蝶效应”惹的祸 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向媒体表示,金融市场已连成整体,一个风险事件点常常会引发“蝴蝶效应”,期货市场应该对关联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上周五上午11点05分光大证券的“乌龙指”引发第一波暴涨行情后,又因为对监管层即将释放重大利好政策的普遍预期及自动化交易程序的触发,在上午收盘前一刻钟将上证50板块中33只股票推向涨停,股票市场的暴涨又很快通过ETF期现套利等机制传导至中金所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上。光大证券仅用73亿元不到的资金引发市场共振而撬动了数万亿元市值中国股市的暴涨,成为中国股市、期市上“蝴蝶效应”的最好案例。 如仅从“蝴蝶效应”来看,上周五行情一直被股票现货市场引导的中金所“躺着中枪”也不稀奇。事实上,美国1987年10月的股灾及2010年5月的股市“闪电崩溃”,股指期货就曾两度成为替罪羊。 “光大证券上周五的"乌龙指",其实只是众多大机构在股指期现套利交易中玩过火后的失败案例而已。如仅从技术角度评价,上周五光大证券为锁定现货上的乌龙交易亏损而优先选择期货做空,也是一好策略。而中金所要干预此类交易,并无必要。”专注于股指期货高频程序化交易的某大型私募基金董事长上周末告诉本报记者。他自称,在上周五的跌宕起伏行情中,他所管理的基金还有“小收获”。 上述专业人士还透露,通过一揽子股票或ETF股票与股指期货进行高频量化套利交易,已是一些大券商自营部门盈利的重要途径。甚至他们会有意拉升或打压指标股来影响股指从而制造期现套利的机会,这也是业内通行的潜规则。 只是他们一般不会如光大证券上周五那样去动“两桶油”的脑筋,而且会将对股指的影响控制在1至2个百分点内。今年初及6月底的两波行情中,就有他们操作的明显痕迹。 曾任国内某交易所高级技术主管的一专家,上周末甚至向本报记者预言,在高频程序化交易流行的今天,即使不是玩过火的光大证券,也肯定会有另外的“蝴蝶”迟早引发上周五那样的股市地震。 有意思的是,光大证券近三年的年报显示,其参与股指期货的热情已在去年骤然高涨。去年底其持有的股指期货头寸已达4824手,而2010年底、2011年底则分别仅有54手、4手。转自第一财经日报 罗文辉(003)www.99qh.com08/19<本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