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期货-首页
相关新闻
中国人民银行于8月30日开展央行票据互换(C...
国债期货集体收涨
财政部关于2022年记账式附息(十三期)国债...
财政部关于2022年记账式附息(十六期)国债...
国债期货集体低开
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250亿元人民币央...
央行:今日将开展50亿元CBS操作
国债期货交易周五开锣 多举措杜绝“327事件”重演
2013年09月03日 10:24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周一(9月2日)宣布,国债期货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首批三个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将于9月6日上市交易。    在此之前,中国证监会印发了相关批复,同意中金所上市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    根据中金所当日发布的相关通知,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自2013年9月6日起上市交易,首批上市合约为2013年12月、2014年3月及6月合约,挂盘基准价、可交割国债及其转换因子由中金所在合约上市交易前公布。    中金:期初交投可能并不活跃    中金公司发布报告表示,预计初期市场交易不会很活跃。如果初期交易量不大,期货市场可能也不会引导现货市场走势,应该主要还是受到现货市场的引导。    报告并认为,从中期来看,鉴于利率债的供给高峰即将过去,而经济动能有可能在四季度重新放缓,货币政策在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降至接近目标值后也可能适度放松,因此从2-3个月的中期来看,国债期货的较好策略仍在于买入期货做多。    该报告称,对于证券公司自营资金而言,在固定收益类衍生品中,既可以参与利率互换,也可以参与国债期货。由于国债期货为场内衍生品,交易机制更为透明灵活,且平仓效率更高,对盈亏的计算更为精确,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证券公司自营资金参与国债期货的动力更足。    初期券商、私募和散户为交易主力    按照计划,国债期货在9月6日上市。由于9月份合约即将到期,而6月份合约尚未到开始时间,因此初期有可能只推出12月份和3月份合约。按照上述的分析,国债期货初期主要的参与者为券商自营、私募机构和散户。    私募和散户的开户进度也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初期可以参与的投资者数量。由于这些初期的参与主体与国债期货仿真交易的投资者数量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国债期货推出初期难以达到仿真交易的交易规模(近期仿真交易的未平仓合约名义本金在1,000亿到2,000亿之间)。    对于券商自营资金而言,其套保和套利产品额度仍在等待中金所审批,能以多大规模参与国债期货仍需要观察。从近期市场走势来看,国债进入了震荡和胶着行情。美联储是否退出QE(量化宽松)、叙利亚局势、新兴市场局势、中国8月份经济数据等一系列事件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在这些不确定性消除之前,国债市场可能缺乏明显的方向性。    还记得327事件吗?    国债期货上市日期的日益临近,而对国债期货重启的意义及影响,也不免让市场有些疑问。18年前,尚青涩稚嫩的中国金融市场上爆发了"国债期货327事件",当时在全球市场范围内都属极为超前的中国国债期货市场,由于肆无忌惮的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被监管部门勒令终止。    新国债期货"高标准、稳起步"投资者担忧"327"事件是否会重演,答案是否定的。"327"事件的发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形成原因。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期货市场规范化程度大为提高。    更重要的是,中金所对国债期货产品合约和规则设计进行了重大改进,能显著降低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并提高了风控力度。因此,恢复国债交易的条件已经成熟,国债期货重新上市将不会重蹈"327"事件的覆辙。    首先,上市的外部环境日渐成熟:目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现货市场规模扩大,法律法规逐渐健全与完善,风险控制水平提升。    其次,合约设计及制度更加严谨合理:1. 国债期货改变了标的物。新合约采用并不存在的"名义标准债券"作为交易标的,实际的国债可以用转换因子折算成名义标准债券进行交割。2.设置涨跌停板。"327"事件发生时并未设置涨跌停幅度。3.实施保证金和会员限仓制度。4.改革交割制度。    综上所述,"327"国债事件是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但它暴露出的问题引发市场持续性的反思、督促相关机构完善合约和制度设计、提醒投资者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    而国债期货的再次起航,将有利于利率市朝的进一步发展,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并且为投资者提供规避利率风险和优化资产配置的有效工具。09/03<本文结束> www.FX168.com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 广告服务 | 软件下载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99期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镜像以及链接
声明:本网站提供资讯、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沪ICP备05058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