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10月13日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7%。其中,出口15.55万亿元,增长22.7%;进口12.78万亿元,增长22.6%。与2019年同期相比,我国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3.4%、24.5%和22%。外贸进出口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 9月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54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3.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中,出口3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8.1%;进口23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7.6%。 “9月我国外贸数据尤其是出口表现偏强,进口也基本平稳,价格支持下外需仍有一定韧性,贸易顺差因此维持上行趋势。进口方面普遍受到基数偏高影响,上游原材料被动加库存继续呈回落趋势。”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员李彦森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展望未来,李彦森表示,中美近期贸易和关税谈判如果有超预期结果出现,不排除短期出口再受拉动。另外,人民币汇率维持窄幅振荡对贸易的影响下降。预计接下来我国出口短期仍将维持一定韧性,但也在逐步接近拐点,外需整体从持续增长转向平稳,不能排除四季度出口回落的可能。 在恒泰期货首席经济学家魏刚看来,随着美国财政刺激政策逐步退出,美欧货币政策开始转向,海外经济下行概率较大,叠加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在高位继续上涨,我国明年出口数据很可能较今年走弱。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当前影响外贸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都比较多。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外贸量稳质升的发展态势有较好支撑。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起伏不定,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从海关数据看,今年一、二、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9.7%、25.2%和15.2%,呈现逐步回落态势。考虑到2020年外贸高基数的影响,今年四季度进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我国外贸总体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全年仍然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对我国进出口产生较大影响。数据显示,受我国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减价扬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37.4亿吨,增加3%,其中进口24.3亿吨,减少0.5%。具体来看,我国进口铁矿砂8.42亿吨,减少3%,均价每吨1159.8元,上涨67.5%;原油3.87亿吨,减少6.8%,均价每吨3082.5元,上涨32.8%;天然气8985.2万吨,增加22.2%,均价每吨2491.9元,上涨5.1%;大豆7397.3万吨,减少0.7%,均价每吨3509.8元,上涨29.4%;铜401.9万吨,减少19.5%,均价每吨6.04万元,上涨37.9%。 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9月份中国未锻轧铝和产品的出口量为491985吨,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最高月度水平。9月份的出口量略高于8月份的490286吨,较去年9月份增长15.4%。 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未锻轧铜以及产品的进口量为406016吨,较8月份的394017吨提高3%,这也是五个月来首次环比增长。 8月份的进口量也是2019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月度进口量。不过9月份的进口量仍然比去年同期减少近44%。 2021年1至9月份的铜进口量为410万吨,同比下降19.5%。分析师指出,今年铜价高企,并于5月份创下历史新高,令进口需求受到遏制。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中国进口铜精矿211万吨,创下3月份以来的最高月度水平,较8月份的188.6万吨提高11.9%,略低于去年同期的213.8万吨。 李魁文表示,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韧性较足、稳中提质。其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成为推高进口值的重要因素。 李魁文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和贸易需求从疫情中恢复性增长、全球流动性量化宽松、部分发达经济体采取财政金融强刺激政策,以及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一些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呈现快速上涨态势。截至10月中旬,反映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路透CRB指数较去年年底累计上涨超过40%,相比去年的最低点涨幅超过130%。今年前三季度,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进口价格同比上涨11.3%,其中,铁矿砂、原油、铜等商品进口均价涨幅均超过30%。 财信研究称,价格因素是也是推动我国出口高增长的重要原因。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高、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二季度以来,我国出口商品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如8月出口价格同比上涨6.5%,增速较上月提高3.9个百分点,价格因素对出口的影响明显增强。 来源:期货日报
|